中央一号文件释放新动向 农村污水处理将发生重大变化

2019-02-28 17:46:24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污水处理再次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命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作为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此番政策“含金量”和信息量相当大。
  与以往一号文件往往聚焦“三农”工作某一领域不同的是,涉及整个“三农”工作的多个领域。不少细则均是首次或更加细化的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意见》提出的“硬任务”,在补齐农村发展各项短板的同时,也涵盖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难点。
  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意见》明确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尤其就农村水处理而言,《意见》提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而事实上,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农村污水治理俨然已成为近年水污染治理领域的主战场。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加快落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近20省份明确任务清单。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处理率却仅为22%,远低于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在《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则更为细化农村污水处理路径图: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
  但即便作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却比城市污水治理设施“晒太阳”现象更严重。我国农村也尚未有明确的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地方上大都采用城市的排放标准进行项目的建设运行。尤其是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基本是政府托底。如果按照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思路,约定基本水量作为最低水量进行费用支付,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都会面临较大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以一个5000人左右中等规模的小城镇计算,要建设日处理能力6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含预留处理能力),前期各类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但农村污水治理并不是一次性投入,除了前期管网、污水净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还需要后期持续维护运营投入。即使在各方帮助下建好,后续每年80万元到100万元的运营维护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正基于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求,行业普遍的看法是:工艺简单易维护、抗水量负荷的冲击、低能耗。
  如何走出成本“晒太阳”的发展困境?业界指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项目采取第三方运营的专业化运营模式,发挥专业环境服务商的优势,从而降低成本。针对后期维护难题,应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行管理单位责任,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公司来打理,鼓励市场机构建设、维护一体化操作。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生态环境部也将起草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文件,主要涉及流域治理和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相关支持政策或将包括以财政手段鼓励增加环保投入等。
  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多家水处理企业及券商报告预测,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可达数千亿元。据桑德集团测算,我国农村污水治理2020年产值将达到844亿元,处理率为30%;2035年产值将达到1305亿元,处理率为58%。另据E20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村镇污水处理率将达60%,后“十三五”时期预计市场空间剩余1200亿。
  从市场角度来看,水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与扶持政策集中发力双重催化下,农村污水处理产业市场随之成型,并吸引了大量企业密集涌入。碧水源、先河环保、启迪桑德等环保上市公司成为奋战在这个战场的开路先锋。在此期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幅提升,诚如农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也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运营,取而代之的是延伸至城市供水管网覆盖。在此背景下,未来产业的竞合并购潮肯定加剧,企业也将日益集中。
上一篇:广安补贴农村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下一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美丽乡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