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协作 促进雨水收集利用

2014-11-06 22:25:48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河水、湖水等各种淡水的根本来源是雨水。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区不透水地面的面积逐年增加,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造成城市内涝频现,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日益严重,但是,老天爷降下的宝贵雨水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给人以“捧着金碗要饭”的感觉。严重缺水的北京,该如何做好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呢?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克白。
 
国内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日趋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目前有16个省 区、市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属重度缺水,有6个省 区、市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属极度缺水。
 
从维护自然水文循环和保护水资源角度出发,应对城市雨水加以直接或间接利用,以期降低因降雨而造成的内涝损失的同时,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缺水的北京饱受暴雨侵袭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世界均值的1 5,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严重的城市。由于地处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北京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月至9月前后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85%集中在6至9月份,尤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极易出现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近年来,北京地区夏季因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4年7月10日,一场强降雨侵袭北京,部分地区积水严重导致车辆被淹道路沉陷;2011年6月23日,北京遭遇10年来最大一场暴雨侵袭,全市29处桥区出现严重积水,22处道路因积水无法通行;2012年7月21日,61年一遇的强雨侵袭北京,最大降雨量519毫米,城区降雨量212毫米,造成大面积交通中断,77人遇难。
 
分析暴雨带来巨大灾害的原因,郑克白说,一方面是因为突发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主要工程措施就是通过雨水控制和利用来减少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增加雨水综合利用量,涵养补充地下水资源。因此,北京推广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势在必行。
 
北京全面启动雨水利用工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就开展了“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水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对屋顶、渗井系统和草坪拦蓄雨洪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区雨洪利用的对策和技术。
 
郑克白说,2000年,北京市启动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建设蓄水池2228立方米,年节水18.49万立方米。到2004年,在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推动下,全市共推广建设38处示范工程,年节水量约92万立方米。到2005年底,北京市城区已建成雨水利用工程53项,年综合利用雨水99万立方米。此外,还在凉水河、通惠河、潮白河上建成了三处重点雨洪利用工程,工程总滞蓄能力为1966.3万立方米。到2006年底,北京全市共建雨水利用工程103项,总雨水利用量达125万立方米。截止到2007年底,北京地区共建设雨水利用项目480余项,总的汇水面积达到3100万平方米,铺装透水砖90万平方米,建设下凹式绿地140万平方米,年综合利用雨水量达到830万立方米。2008年后,北京市的雨水利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建成了大批雨水利用工程。2010年,北京地区雨水利用工程建设数量达到688项,已建成的雨水收集池及景观水体的蓄水能力达到303万立方米,共建设透水铺装315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面积280万平方米,全市年综合雨水利用量1318万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北京全市累计完成雨水利用工程1355项,实现年雨水综合利用量5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5个昆明湖(昆明湖容量为200万立方米)。
 
雨水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郑克白说,雨水利用对减缓区域雨水内涝、补充涵养地下水位、缓解面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把雨水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来收集、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应鼓励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将雨水留住,减轻市政压力。对公建小区和公园绿地等项目,如扩大调蓄规模,确实减少外排雨量及市政接口管径的项目可给予经费支持。对满足规模要求,同时管理完善的项目可颁发专项标识,并在绿建评审等评级中作为加分参考。
 
郑克白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地区在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经验,应及时总结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经验,争取形成完善的雨水利用技术体系。雨水利用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是个复杂有序的系统工程。只有多部门间协调合作,发挥多层次的协同作用,才能使其得到健康发展。雨水利用工程的稳定运行中管理是关键,建议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联合形成体制,对雨水利用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监督管理,发挥其作用,真正起到防洪节水目的。
 
郑克白说,北京市自去年起所有的新、改、扩建的项目均要做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可以预见此类工程数量将成级数增长。由于相对广大建设人员,雨水利用尚属新系统,设计、施工经验缺乏。像塑料蓄水模块及渗透水管、材料等新型建材也没有相应的产品施工标准,因此存在质量隐患。
 
目前,北京的做法是先行出版了技术工程做法图集,同时修订发行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指导设计、施工。但这一年实施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少,有的建设方因造价问题对雨水收集工程不是很积极,出现钻空子不设调蓄设施或在建设中不予实施的情况,也有对规范条文理解的偏差问题。
 
因此,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主导下,目前还在进行施工验收规范的编制,以解决专用产品的参数检验要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施工要求及竣工验收规定。同时进行标准图集的编制,解决规范条文的执行要求,系统选型计算及相关产品的选用及施工等问题。该两项工作预计2015年完成,相应规范及图集也会出版发行。届时将完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技术体系。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环保行业迎黄金十年 紧随政策挖掘机遇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 增加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