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离我们有多远

2015-05-25 20:50:17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核心提示|2014年3月16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据悉,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在18亿~2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2020年以后,我国每年有超过9亿~10亿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筑是绿色建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洞察先机,除了万科、绿地等龙头房企纷纷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外,很多企业更是把绿色科技地产作为差异化竞争的秘密武器。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不是仅有绿化的建筑。绿色建筑实际上是在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环保等方面,从设计到运营都执行更严格的能耗标准,既低碳,又使人住得更舒适健康。”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说。

据介绍,根据目前国标,与普通住宅相比,绿色住宅建筑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节水率不低于8%,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等。

不少房企为了增加楼盘销售量,纷纷打出了“绿色环保”的宣传语,宣传自己的楼盘是“绿色建筑”、“生态小区”,对此,有专家表示,“实际上房企在里面做了一个点或者一个小片,这个小区可以带着一个绿字,但是你说它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绿色建筑或者是一个绿色小区,那可能还不能这样来定义”。

绿色建筑共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其中三星级为最高等级。据了解,一星绿色建筑满足太阳能、墙体保温等基本项,二星则有雨水收集、利用以及地源热泵等功能,三星则节能技术更高。

众多房企都尝试推行绿色建筑

当前,我国绿色地产发展处于“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如果城市存量建筑改造、新建建筑,以及保障房和城镇化建设都大规模运用绿色地产,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几十万亿的商机。事实上,在巨大商机以及国家政策利好的双重刺激下,房地产行业正在加快绿色转型,国内部分房企早已洞察先机,像万科、万通、绿地、招商、仁恒、世纪星园、华侨城、张江高科、朗诗、当代、锋尚、中鹰,等等,都试行过绿色建筑,有的甚至已在该领域实践近十年时间。但因企业实力、目的和介入时间和程度的不同,而从“浅绿”到“深绿”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发展绿色建筑,最终还要依靠内生动力,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专家表示说,目前推广绿色建筑的最大阻力还是企业认识与能力的问题。一些开发商,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建筑企业,不愿意多投入,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其实,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并无必然矛盾。根据调研,一般绿色建筑5至10年就能收回成本增量,如果加上国家补贴,回收周期更短。“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深刻革命。随着资源能源价格的理顺,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将更加突出,是真正意义上增值保值的建筑。”

绿色建筑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目前,绿色地产最大发展的阻碍在于:其建造成本较高,且市场认可度不高。但要指出,这并不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是成长中的“烦恼”。因为半导体、液晶电视等曾经的高科技产业都经历过类似的发展阶段,最后都随着规模化运用和技术进步,不断向主流进化。

绿色建筑也一样,目前成本较高主要原因仍是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需求较小,未形成规模经济。“发展绿色地产最大的困难仍然是成本问题,根据我们统计,以相同的地段计算,采用绿色建筑的项目售价较周边普通项目价格要高20%~30%,所以这些项目只能走高端路线。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绿色地产的认同度不高,愿意为其支付溢价的意愿很低,这意味着绿色地产所带来的成本上涨难免对企业利润造成侵蚀”,有专家认为。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数据,目前普通建筑的建安成本在3000元/平方米,要达到住建部绿色建筑标准三星级的要求,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大约增加350元,如果要达到更高标准,建筑成本还将进一步提升。

但部分领先的绿色房企已能很好地做到成本控制。比如万科,以环保绿色为主题的深圳万科城四期造价比前三期同类住宅高出10%;朗诗的“深绿”产品成本也仅比普通住宅高出20%-30%,这一差值接近于普通建筑领域行业领先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绿色地产的建造成本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大,其与普通建筑在成本上的差距将随着规模化运用和技术进步而快速降低。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水十条”+PPP模式 水务治理产业腾飞在即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 将引入社会资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