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 广东治水有何难点和机遇

2015-04-20 21:59:37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目标是治理劣Ⅴ类水,确保污水处理和饮水安全。环保部评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Ⅰ、Ⅱ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广东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水十条”中的目标与广东已经出台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基本一致,不过南粤水更清计划的目标是2020年的,“水十条”提出了2030年的目标,“我们正在对‘水十条’进行研究,会根据广东的具体情况再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对照‘水十条’的指标,广东在大江大河上水质优良率达到‘水十条’的目标问题不大,我省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近年也一直保持100%达标”。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对比发现,在《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中,要求至2020年底,完成流经城市的河涌和流经县城的主要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不黑不臭。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指标,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城市要达到上述要求仍有相当难度。”
 
监测显示,去年我省仍有8.1%为劣V类重度污染水质,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练江和小东江湛江段5个江段水质属重度污染,上述江段都有不少属于城市建成区中的水体。而珠三角内河涌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省人大去年起也将广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练江、湛茂小东江纳入重点挂牌督办。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指出,上述流域内均存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重污染企业过于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
 
什么水才可以叫做“黑臭水”?
 
据介绍,城市水体通常指城市中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河流、河道和小型湖泊等景观水体。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绕不开的“伤疤”。
 
目前关于黑臭水体没有明确界定。“黑臭”指标主要为感官指标,包括透明度和溶解氧2项。当水体中透明度小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1.5毫克/升时,则判定水体出现黑臭,反之则判定为不存在黑臭现象。之所以出现黑臭,是因为其中没有完全消减掉的污水指标(富含的营养)成为细菌的最爱,容易发黑发臭。
 
实际上,“水十条”中说的“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就是通常说的劣V类水质;而劣V类水质与黑臭水体并不完全是同一概念。不少劣Ⅴ类水体都被判定为不黑臭,故而地表水质标准比是否黑臭的标准更严格。“黑臭水体一定是劣五类,但劣五类水体不一定都是黑臭水”。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水污染防治将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将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
 
目前,广东各地级市城市黑臭水有多严重?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我国,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河湖黑臭现象相当普遍。不少城市内河干流沿岸两旁都或多或少地分布着排污口或泄洪口,经常性地向干流排污,致使干流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

有的支流本身就接纳了沿岸聚居区的直排污水,整个支流在向主干河道流动之际,一直散发臭味,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有的城市湖泊周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排污口,泄洪口也会被用作排污口,向湖泊里面持续或间断地直排污水,使湖泊富营养化,一到气温回升的季节,就会暴发蓝藻。
 
广州:最黑臭河涌集中在白云和天河
 
据《新快报》2014年5月14日报道,广州市环保局2014年4月公布的50条主要河涌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有38条河流水质不达标。水质数据变化很大,如同一直在坐“过山车”。
 
广州市内河涌超标项目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机污染指标为主,仍然呈现明显的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而据《广州日报》今年4月15日报道,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2015年3月河涌水质报告,在全市纳入监测的64段河涌中,最黑臭的劣Ⅴ类-5水质数量有所减少,相比2月减少2段,为13段,约占纳入监测河涌的20%左右,最黑臭河涌主要还是集中在白云和天河两个区。
 
记者看到,在广州3月河涌水质报告中,全市河涌中最黑臭的劣Ⅴ类-5水质有13段。包括:白云区的白海面、海口涌、石井河、跃进河、新市涌;天河区的程介涌、棠下涌、深涌;荔湾区的驷马涌、沙涌;海珠区康乐涌;番禺区丹山河;南岗河萝岗段。这在全市64段河涌的占比中大约占20%左右,也就是说,全市3月的河涌中,有近1/5河段河涌水质是最差的水质类别。
 
深圳:深圳大部分的河里流着的是“废水”
 
据《深圳晚报》报道,深圳不大,深圳的河却不少。在总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大大小小310条河流。
 
深圳的河水曾经很清。清澈见底,内有鱼虾。村妇濯衣、儿童戏水、淡淡水草香是许多老深圳人的甜美回忆。但甜美早已成为只能追忆的过往。如今,这座城市的河流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水越来越脏了,脏得鱼虾早就绝迹了;也越来越臭了,臭得无人在河边散步,两岸的居民也不敢开窗了……
 
这个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留下了一条条与这发展极不相称的河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据深圳人居环境部门数据显示,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73条黑臭。2013年纳入监测的108条河流,143个监测断面中,劣V类断面比例高达85%。劣V类水,指的是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即是无用的水。这也就是说,深圳大部分的河里,流着的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废水”!

广东治水不差钱,为何现状如此“不堪”?
广东各地级市黑臭水治理困难,并非政府不舍得投入,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以深圳为例。
 
有人会问,面对如此严重的河流污染现状,深圳的职能部门不作为吗?如此结论,有失公允。据了解,深圳市大规模水环境治理已有10多年的历史,治水的理念也在不断创新。深圳在治水经费投入方面也毫不吝惜,并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水污染治理累计投入了120多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而“十二五”前四年,深圳市在这方面的投入就已超过“十一五”,达到了128.4亿元。
 
那么,投入这么多,努力这么久,为什么深圳河流治理形势还是这么严峻呢?深圳市区水务部门专家们给出了答案:这座城市的河,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在根本上解决的。
 
深圳黑臭河流病灶大起底
 
1.径流小是深圳河流的先天硬伤
 
深圳市河多,但基本上都是小河。雨水少、山泉水小、污水量大是深圳河流污染治理困难的根本原因。深圳用水量的80%是境外引调水,相对雨水和山泉水来说污水量极大,很小比例的污水漏入河中就足以导致河流黑臭。而深圳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对淡水极度渴望。这种渴望的表现就是建水库,水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用水紧张的局面,但却导致中下游的径流更小。径流小,河流的自净能力就弱,而深圳的废水产生量又相当巨大,这就使得污染负荷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
 
2.规划建设局部与河流协调不足
 
有的河流局部河段没有纳入该区域法定图则的范围。由于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城市规划体系中对水系保护不足,导致沿河两岸没有预留、控制出足够的河流综合整治用地,对今后的河流综合整治形成巨大压力,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大。此外,因为城市规划基本农田用地占用现状河道及河道整治用地,部分其他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也划入现状河道或河道整治用地范围内,需做大量协调工作,导致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占用河道蓝线范围,甚至填堵河道、覆盖河道、改变河网现象依然存在。

3.跨界河治理不同步
 
深圳的界河和跨界(跨市)河也不少,其中大的有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深圳河等干流和一些支流。因为存在着许多不同步的情况,使得深圳在跨界(跨市)河的治理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界河和跨界河流的支流整治工作也存在与干流不同步的情况。由于支流整治、支管网建设投资大、雨污分流涉及千家万户的排水管网接驳等难题,推进难度很大。

4.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虽然深圳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超出全市污水产生量,但由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原特区外24座污水处理厂中,横岭、水头等15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同程度低于设计处理规模。目前深圳建成污水管网4268公里,仍有缺口约4600公里,由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每天约有93.2万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环境。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减排绩效;而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滞后,导致污水入河,即便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因为处理后的污水达不到地表五类水,处理后的污水厂尾水排入河流,所以河流也难以达到地表五类水;快速城市建设在水土流失和垃圾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泥沙入河垃圾入河经常出现;这些是制约深圳市水环境改善的核心问题。
 
而放眼整个广东各大城市,黑臭水治理难则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困难因素。
广东各城市黑臭水治理难 大多存在这些困难:
 
1.雨水少
 
广东大部分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降雨量低,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9月。对于缺水性城市来说,雨水弥足珍贵,一落地,多数都被收集到水库存储起来,作为饮用水源使用,根本舍不得用来冲洗河道。即便是少量流入河道,也还将面临半年无雨水冲刷期。这些可以用来稀释河道污水的雨水,最多只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1/50。因此,可以说,雨水净河的功效是微乎其微。
 
2.无法直排大海稀释污水
 
广东一些地市虽为滨海城市,却没有像香港一样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也无法像香港一样直接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向大海稀释。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水,只能通过河道排放。虽然深圳的污水排放标准是一级A,已经是污水处理中标准的最高级别,但毕竟和劣五类水质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没有完全消减掉的污水指标(富含的营养)成为细菌的最爱,因此,相比劣五类水,要更容易发黑发臭。

3.治河标准跟不上城市发展节奏
 
广东城市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速度惊人,致使城市污水管网设施配备没有办法完全跟上。有的河流即使刚治理好,因为还来不及完善,又会快速恶化。

4.赶潮河道治理让人头痛不已
 
广东多个城市靠近大海,以珠江为主的滨海河流大多为赶潮河道,跟随潮汐的涨幅和海水的起落变化较大,也为治理和截污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东莞河涌告别黑臭 变身旅游景点
 
南方日报2014年6月16日曾以《东莞河涌告别黑臭 变身旅游景点》为题报道东莞麻涌马滘河蜕变过程。
 
报道称,现在麻涌马滘河沿岸的水生美人蕉、荷花、蕉林、农田等风光犹如一轴施施然展开的水乡画卷,美不胜收。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同样是这条马滘河,一年之前还是一条散发着恶臭气味的黑水河。
 
一年多以前,马滘河周边多个小型污染作坊不断向河内排污,让马滘河水质环境不断恶化。随着近年来麻涌加大水污染整治力度,这些污染作坊被彻底取缔。麻涌还在马滘河边上建成了豪丰环保产业园,让污染企业统一进园,强化废水废气的检测和监管。通过麻涌镇多管齐下的努力,马滘河水不黑不臭,一些河段还常常能看到有鱼虾探出水面。
 
此外,年销售额约10亿元的中成化工主营产品保险粉一度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个污染企业是纳税大户,麻涌仍然跟该公司达成协议,将在6月30日将中成化工工厂迁出麻涌。
 
在2014年6月1日至13日举行的首届东莞(麻涌)水乡旅游美食节上,马滘河“花海漂游”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与此同时,麻涌的粮油产业游也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昔日以重工业、大产业闻名的麻涌突然整合了颇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办起了水乡旅游美食节,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事实上,随着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建设进程,麻涌等水乡镇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环境整治,推动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而这一系列举措,正是麻涌举办此次水乡旅游美食节的基础。
 
广佛跨界水污染整治
 
2013年,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列为省挂牌督办项目,此后,佛山市环保部门组织编制佛山水道、西南涌、水口水道和芦苞涌四条跨界河涌整治方案,全面推进截污管网、引水工程、生物修复、岸线整治等多项治水工程。
 
2014年5月29日,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率队检查广佛跨界水污染整治情况,佛山市环保局透露,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广佛跨界河涌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广佛交界河涌整治佛山段的截污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完成,水质基本达五类及以上。2015年4月14日,佛山市市长鲁毅一行先后考察佛山水道(广佛河)、牛肚湾涌、漖表涌等河涌整治情况,鲁毅称,在河涌治理方面,佛山要积极向“老大哥”广州学习,确保督办项目如期摘帽。佛山处在珠江上游,有责任将干净的河水送往下游。
 
去年7月,因为16条跨界河涌整体推进治理情况并不理想,河涌受污染严重、水质状况差,广佛跨界水污染整治连续两年被列入省政府挂牌督办事项。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市长鲁毅曾表示,佛山已全面启动了第一批涵盖16条广佛跨界河涌在内的42条重要河涌治理,开工率达70%。
 
但在位于南海黄岐漖表村的漖表涌,以为“用毛笔蘸河水可以写字”的河涌,目前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据了解,当地政府已经委托广州的生态科技公司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每平方米投入120元-150元,整个漖表涌目前已经投入约1200万元。“其中前两年是治理期,后三年是维护期。今后河水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污染。”漖表涌的治理成果得到了鲁毅的赞扬,他还表示将把漖表涌的治理经验向其他区域推广。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新一轮的产业机遇已经来临。对此,各地政府部门要积极投入其中,善用敢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
广东应抓住水污染防治的产业机遇
 
  深圳特区报 魏英杰
 
  治水和治气(大气污染)、治堵(道路拥堵)一样,都是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生态污染的问题,必须提高到生态文明、生态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并把这当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否则,我们不仅将面对“记不住的乡愁”的尴尬,还将遭遇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困境。
 
  这也决定了,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程,必须加大公共投入,以保障行动计划和目标顺利进行、如期完成。比如城市排污系统的建设、黑臭河的治理以及对企业违法排污等行为的监管惩治,都应以行政资源为主导力量。这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同时,这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每一个人都是水资源的使用者,也是水污染防治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才能共同守护家园,创造美好明天。
 
  在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孕育着不少产业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对水污染防治将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水污染防治涉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体保护、河道整治、截污纳管等多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潜在的行业发展空间。如企业排污涉及相关排污设备的生产,水体保护涉及水质改善工程、绿化工程,截污纳管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品的生产,等等。
 
  就此,水污染防治从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生产制造到环保产品的销售、消费等,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产业链。企业若能从中看到机遇、抓住机遇、积极行动,不仅能为水污染防治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将从中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在这方面,可资借鉴的是浙江“五水共治”的经验。所谓“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也即浙江省近年来发起的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重大举措。浙江的“五水共治”不仅是生态保护工程、民生工程,也是优环境、扩投资、促转型的科学发展之策。这项政策在当地促进了环保产业、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根据计划,浙江“五水共治”总投入将达到4680亿元,这是一块巨大的产业蛋糕。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新一轮的产业机遇已经来临。对此,各地政府部门要积极投入其中,善用敢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市场主体也应看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积极进军环保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等领域,为行动计划增添助力。
外国城市如何治理黑臭水?
 
1.英国秦晤士河立法严控污染物排放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英国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泰晤士河的治理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未经许可不得排污;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
 
经过治理,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目前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2.韩国首尔清溪川两岸污水统一处理
 
20世纪40年代,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清溪川生态功能基本丧失,50年代河道被封闭,70年代河道封盖上建设公路,并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
 
21世纪初,韩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总投资3900亿韩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还原了河流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将两岸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三是保持水量,让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现在,清溪川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除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两项指标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韩国地表水一级标准。
 
3.法国巴黎塞纳河多渠道筹资管理河道
 
塞纳河在20世纪60年代初严重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崩溃。法国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截污治理,搬迁废水直排的工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城市下水道;削减农业污染;河道蓄水补水等。法国还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严格执法,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河道管理。
 
经过综合治理,塞纳河水生态状况大幅改善,生物种类显著增加,但是沉积物污染与上游农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说明城市水体整治仅针对河道本身是不够的,需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大措施
 
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治理措施。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以工业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动循环发展。
 
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量调度,保证重要河流生态流量。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发,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促进多元投资,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
 
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规建设项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治理目标管理,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全面推行排污许可。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良好水体和海洋环境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国家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逐年考核,督促各方履责到位。
 
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水十条”向水污染宣战
下一篇:雨水收集利用 日本经验可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