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海绵城市”防涝

2015-01-05 22:08:00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12月11日,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举行,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为东莞水乡地区水环境治理建言献策。

  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志东表示,改革发展数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也给东莞水环境带来了不少问题,东莞付出了水资源大量消耗,水生态严重破坏的代价。东莞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被省水利厅确定为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这对东莞既是肯定,也是鞭策。

  东莞市水务局局长袁丽群指出,本次高峰论坛论坛主题为“善建如水,大德广邑”,旨在弘扬水生态文明理念,推广水生态文明的技术,用技术创新辅助水生态文明建设,使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形象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同步推进,努力达到以水立城,以水兴城,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目标。

  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东莞要建设“海绵型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效地防止内涝发生。

  细化河涌整治策略提高水系规划作用

  国家水生态督导组组长、国家“三部一委”水生态专家陈荷生表示,“‘水净’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设计的具体目标。结合地表水质量标准和东莞的现在环境条件,东莞市的河涌应达到地表Ⅴ类水,消除黑臭。而内湖景观水体达到地表Ⅲ类水水质,才能实现‘水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陈荷生进一步提出了东莞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空间形象要求——“水秀”。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是重点所在。陈荷生指出,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必须以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是河道生态修复标本兼治为前提,关键在于河道流域或区域整治,恢复水流动力学条件。

  针对水乡区内河涌水环境治理,陈荷生认为东莞应围绕各类河涌的功能要求,明确特定河涌的整治目标,采取“一河一策”,细化每条内河涌的整治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国际工程院咨询公司国际部专家组副组长刘树坤指出,“据我观察,东莞河道两岸的硬质化现象普遍,污水处理标准比较低”。

  刘树坤建议,东莞要提高水系规划的地位,思考城市的发展模式。以水定城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东莞的城市景观轴线应该争取从道路两侧还原到以水为景观中线,商业旅游休闲观光以河道两岸为主。此外,东莞要打造好健康的城市血液循环系统、健康的城市排泄系统、健康的城市呼吸系统。特别是加快城市滨水绿道,丰富两栖生物多样性。

  刘树坤说,东莞要构筑水绿的生态网络,保证一定的水面面积容纳雨水,并对河谷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护。水绿生态网络要连接山、水、林、田、城、海,恢复和营造生物的栖息地,打造生物过渡的生态廊道。

  创新开发模式净化水乡地区水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何文辉认为,东莞水乡区仍然缺乏综合性、彻底性、持久性的水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实践案例,在水生态修复技术探索和创新方面有很大空间。

  “东莞的水环境治理要考虑到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导致的污染复合问题,在水环境生态治理思路上有所创新。”何文辉建议,东莞因河网密布又临近出海口,应该以内河涌治理为抓手,对这类“毛细血管式”的内河涌进行综合治理。从支流到干流逐步改善,最终完成水乡区水环境的有效治理。

  何文辉说,东莞要敢于使用行之有效、具有较高生态效果、景观效果的新技术。可以在沉水植物的改良驯化与产业化种植上下工夫,并利用食藻虫吃藻、吃细菌、吃底泥、吃污。

  何文辉说,东莞可采用“以渔代管”的创新模式,即以生态净化的方式治理水库、湖泊、水源地,修复水底生态,并运用生态链操纵的方式在净化后的水域提取低密度高价值水产品,并以此冲抵治理运营费用的模式。

  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刘建教授表示,结合走访发现,东莞水乡片区存在水系较脏、易发生内涝、护岸用混凝土影响美观等三大问题。为此,他从具体技术层面,建议使用低影响开发模式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

  刘建指出,低影响开发模式又叫做海绵型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这一理念与实践在欧美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全美已建成上万个相关项目。

  “项目技术包括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低、绿色街道等。有利于雨水净化,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氮、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降低酸雨效果,可有效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尝试合同节水模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作为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东莞规划投入了大量资源推进水污染防治,目前在市域内河涌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效。专家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水生态修复、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污水深度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技术创新等方面。

  水利部科技推广与产业处处长肖新民在演讲中建议,东莞可以尝试以合同节水模式来管理水环境问题。该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而建立的一种服务机制。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及节水服务奖惩机制和质量监管,以保证节水效益的最大化。

  肖新民说,社会力量承担水环境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大部分工作,并通过政府支付的方式以获得合理的回报。这种支付方式将按水资源能够产生的价值比例给予补偿,以形成一个由市场的利益驱动水环境服务的利益机制。

  肖新民说,合同节水模式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细化措施,可以优化政府财政投入效果,改进管理方式,是创建节水型社会和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南京出台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下一篇: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充满商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