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未建起完整的排水系统

2014-12-21 18:12:44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石家庄作为一个新兴中小城市,并不具备完善的排放污水系统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早期规划,特别是随着街道建设发展起来后,城市居民的污水排放难题日益突出,造成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日益严重。虽然市公署成立之后,为解决城市污水排放,修建了部分街道的暗沟和下水明沟等,使城市排污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全市下水道设施建设缺口依然较大,尚未建立起全市整体的下水排放系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市政府主要忙于打内战,并没有再修建任何排水设施。到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时,石家庄全市的排污管道共计只有6.167公里。

  早期修建的排污下水道

  起初,一般市民居住区的排水就是放任自流,即便修建了下水道的居民区,也是高低不平,堵塞严重,排水不畅。城内工业区、商业区与居民区并无明确划分区别,绝大多数工厂和商店的污水、废水排放基本不做任何处理,几乎都是自由挖沟直接排放。由于城建根本没有相应规划的下水道排放渠道,当然也就没有对设施定期清淤和定期维护,致使城市的雨水、污水无法顺畅排放到市外,只得积存于市内低洼之地,或者挖掘地窨贮存,任其就地蒸发或渗漏,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环境卫生。

  后经石门公安局和商会提议和协调,拟定在市内居民比较集中的区域修建排污沟渠和下水道。据《石家庄市市政建设史略》记载,石家庄城区最早的排污下水道修建于1930年冬天,即南小街和北小街下水道工程,该项工程全长1200米,全部由石块砌成,“结构为1.1米×1.1米马蹄型方沟,自北向南排入南窑坑。这是石家庄最早而且较大的一条公用下水道。”该工程于1931年春竣工。此后,还修建了丁字斜街东段、永康胡同、厂子巷的下水道。另据1931年4月8日《大公报》刊发的《石庄清除污水》报道,“于花园一带,购地一段,专蓄污水,并在南小街、西小街、寺后街等处,各修暗沟。深约五尺,使各商户此后均将脏水倒入暗沟,直流于污水坑内。闻现已在西花园南面,买就空地一段,需价二千一百余元。日内将继续开工修凿暗沟”。

  石家庄三大著名近代企业,也先后分别修建了各自的地下排水管道工程。例如,正太铁路总机车厂自建的下水道,从厂区“经大石桥南向东,至京汉铁路向北,又向东穿过铁路和胜利路至向阳街一带大水坑中”,即流向姚栗村村南一带大水坑,全长约2000米。这段排水管道采取了1.5米×1.25米石拱结构,并分别采用0.7米×0.8米、0.5米×0.6米双排石墙条石作盖板沟。炼焦厂自建的本厂下水道,由该厂向西南排入南窑坑中。大兴纱厂自建的下水道,排入厂东南的水坑内。

  尽管本市已经建设了部分下水道,但是,“石门下水设施向极不良”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下水道和排污沟渠需要常年维修,而常年缺乏疏浚的暗沟和失修的明渠,一遇到大雨,积水过多,几乎形同虚设。

  污水排放问题日渐突出

  石家庄早期简陋的排水设施,导致污水排放问题日渐突出,主要矛盾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各个街道的泄水口淤堵严重,污水经常外泄横流,严重影响市内街道交通。当时市内下水道不分污水和雨水,例如,据市政调查报告记述,南小街南口污水坑之西北角的排泄口,因历年雨水由沟内排泄,沟内淤泥沉淀堆积,排泄速度逐渐缓慢。加上市民们“不知沟渠之重要,任意倾倒垃圾、炉灰等物于污水沟内,致将泄水口逐渐堵塞,现在外露部分无几,污水之排泄完全断绝。”如果遇到雨季,常常是雨水与污水混合成积,蔓延街道,极大妨害市内正常交通。

  第二,蓄水池沉淀难清,淤泥堆积阻碍存水。污水坑池污染严重,臭味熏天,滋生蚊蝇,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例如,桥西花园街的蓄水坑,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和交易市场生意都构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和街道延伸,南小街旧蓄水坑周围已经被建房设摊的住户和商铺所环绕,若再不采取办法及早予以治理,“非徒妨害附近卫生,抑亦实为市面发展之癌”。

  第三,城市下水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背后,一般都能折射出地方行政的影子。城区排放污水问题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诸如,排污沟渠设计、管道工程建设、渠道占用土地、平时清理维修等,都离不开城市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一家一户的居民和一厂一店的商家,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各自单独解决城市街道的系统排水问题。由于石家庄确立市制较晚,市政建设落后,城区下水排污系统的滞后问题一拖再拖,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围绕排污问题产生的纠纷

  由于城市初兴,市政管理不健全,围绕下水管道排污问题的纠纷不断,而且越演越烈。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许多原有的蓄水坑不堪重负,而且排水沟占用了大片良田,日益成为当地村民一大威胁。对于排污沟渠占地问题、污水排放何处问题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由头。例如西北栗村村南水坑,由于下水道排水流向涉及乡村之间利弊,当时各项扩建蓄水池工程,也被姚栗村村民认为是转移祸水之举。

  特别是1917年石家庄及其附近广大农村遭遇大水灾之后,治理城市排水管道问题亦被提到议事日程。作为城中村的姚栗村村民认为,京汉、正太铁路修建的排水沟继续向东排放,流至村南水坑必然会危及本村利益,多次为铁路局向西北栗村村南水坑排水问题而发生冲突。“京汉、正太两公司及绅商各界,有鉴于此,佥以一误不可再误,协议挖沟引水,以为思患预防一劳永逸之计”。据1917年12月的档案资料《姚栗村村正村副仓正参禀》记载,该村村民认为当时的排水沟渠对本村构成较大影响,极力反对继续向本村排水,提出了让铁路部门改道修建下水沟渠的主张。“想石家庄村西村南地势宽阔,挖沟东南而下,即可泄伊村之水,乃计不出此,竟移祸于邻村,似此协持正太公司朦胧行事,奈乡民见理不公,群情汹涌”。这场纠纷使铁路和商会被告到获鹿县知县,最终以沟渠改道而告终。

  日伪时期的排水工程建设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石家庄时,狂轰滥炸对城市原有排水沟渠破坏非常严重,据《石门新指南》记载说,当时有十处下水道,就有九处被堵塞。1938年市公署筹备处在财力极为窘迫情况下,疏浚了南小街地下暗沟1200米。1939年修建了穿越南小街约长25米的地下涵洞一个,疏浚了正太和京汉铁路沿线地下暗沟2000米,开凿一个容量为1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石门设市之后,很快就颁布了包括治理下水道等城建问题在内的《石家庄市都市计划大纲》。该建设大纲提出:“排水设施虽一部业经设置,但极不完备,应树立全般之排水计划,以图下水之新设并将已设者,修理或改良至街市计划区域新设之水濠,拟利用为排水路,其尾闾因地形之关系,拟导入东南方”。

  1940年市公署分别制定了《地道排水改善工程计划书》、《整理大桥街及京汉地道排水工事计划书》,重点提出了解决城市核心地带的污水排泄路径和地下管道方案。当年付诸实施的京汉铁路地道排水改善工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不使地道东侧由北向南来之水直接流过地道,建筑曲形暗道,穿过协和路路面之下,转入京汉南段暗沟(由满铁负责办理)。第二,不使地道西端大同街及车站和南大街排泄之水流入地道内,疏导其直接流入地道南侧原有之暗沟。第三,在地道东段两侧各掘旱井,以容纳地道本身具有的积水。该工程具体项目分为新建暗沟、入孔、沉淀井、疏浚地道东西两边暗沟、改修路面、疏浚大同街暗沟、修入水口及导水沟等多项具体内容,据《地道排水改善工程计划书》的预算,此项工程造价共计14781.36元。

  当年市区其他各项下水道工程,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展开:其一,建筑了南大街排水暗沟。南大街是石家庄最重要的繁华街道之一,一直没有污水排泄的沟渠或管道设施,沿街各商号对于污水处理感到极为困难。1940年9

  月开始动工兴建排水暗沟,并敷设街道的支管,以接通各家商户的污水管道。整个街道的暗沟总长为450米,其支管总长为300米,工程费用共计大洋9000元。其二,建筑了新兴路东侧排水沟。因新兴路东侧低洼,常存污水于路侧边沟,平时有碍卫生,雨天顿成泽国。于是在新兴路东端的大石桥以北,挖掘一条向南的排水沟,接通至大石桥下的排水暗沟。排水沟渠全长60米,分为明暗沟两段,明沟38米,暗沟22米,工程费用共计大洋2000余元。其三,疏浚了大石桥下排泄污水的暗沟。早年修建的大石桥下的污水排泄暗沟,是本市桥西一带污水排放的主干沟渠,极容易淤积,一般每年都要疏浚一次。1941年本市公署工程队对此疏浚一次,费用共计大洋166元。其四,疏浚全市各街道的排水沟。市区各街道通过各种方法,建有规格标准不等的排水沟设施,因长年失修,缺少维护,有的淤积严重,有的损坏严重,本市公署工程队对此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疏浚维修。

  民国时期未建起完整的排水系统

  民国时期石家庄全市的污水排放流向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由大兴纱厂等处下水道,流向休门村南的大水坑;其二,由胜利路下水道向南,排入彭村附近的一些水坑之中;其三,由南小街下水道,流入南窑坑;其四,由黎民街和惠民路等下水道,流向中华大街南头的大水坑;其五,由聚乐街等新市区下水道,流向“日本忠魂神社”(今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西边的大水坑。

  总之,下水道排放沟渠等基础设施是都市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市公署成立之后,为解决城市排污问题,修建了部分街道的污水暗沟和下水明沟等,使城市排污工程有了一定的改善。下水道疏浚清理已经成为市政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初步解决了主要商业街道的居民和商户以往使用地窖渗污水的历史。但是,全市下水道设施建设依然短缺甚多,亟待加以改善。从这一时期工程进展的总体情况看,全市只是部分主要街道具有雨水污水排泄管道,依然未能建立起全市的整体下水排放系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全部市政管理,但是他们主要忙于打内战,并没有再修建任何排水设施。到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时,石家庄全市的排污管道仅有6.167公里。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借鉴国外雨水利用体系 沣西新城吐吸雨水成“海绵”
下一篇:餐饮废水处理最佳可行技术比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