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离广州还有多远?

2016-09-08 17:33:39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到广州看海”、“上街抓鱼”……5月10日的暴雨后,广州再次面临水浸街的袭扰。传统治理方式似乎难以彻底解决水浸街的“顽疾”。广州市水务部门提出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雨水收集利用,来缓解城区水浸现象。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广州未来城市治理的重要工作。广州“海绵城市”有哪些进展呢?记者了解到,广州首个“海绵城市”试点——大观湿地公园已经通过验收,计划于6月正式对外开放。水务部门介绍,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计指引编制和相关规划工作正在开展中,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如智慧城、金融城、教育城的建设中,已按“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专家则认为,广州“海绵城市”建设应采取新思路,希望广州能率先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方法,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示范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困境

屡遭水浸 地表不断硬化成重要原因“坐船上班”、“车主荡起双桨”、“到广州看海”、“上街抓鱼”……5月10日的一场暴雨后,广州大量路段遭遇水浸,多处人车被困,交通一度瘫痪;部分地铁站在暴雨中“沦陷”,雨水从楼梯顶部如瀑布般流向地铁站内。一时间,“大暴雨+水浸街”的图片和信息再次刷爆朋友圈。

“落雨大,水浸街。”2010年11月12日的广州亚运开幕式之夜,《落雨大》这首粤语童谣通过多媒体的镜头传遍大江南北。水浸已经成为了不少广州市民根深蒂固的城市记忆之一。近年来,经过不断整治,暨南大学、岗顶等一批水浸黑点情况已有了明显好转,然而根据广州市水务局最近公布的26个可能出现水浸的路段显示,其中不少仍然还是老面孔,如中山一立交、环市路童心路桥底、黄华路、省高院对出双方向等。

广州中心城区为何屡遭水浸?广州市水务部门有关人士分析,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从地理上来看,广州中心城区北高南低,北面有白云山、火炉山、瘦狗岭,南面是珠江,降雨时雨水会顺着山体,在七条河涌中穿城而过。另外,受珠江潮位的顶托,天文大潮时如果遇到本地大雨非常容易出现内涝。而广州作为一个多雨的亚热带城市,是华南地区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人为因素也是广州屡遭水浸的重要原因。除了排水管网标准较低、主要排涝河道不断缩窄,排涝能力下降等原因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地表不断硬化,这些因素逐渐成为了广州水浸的最大的“幕后黑手”之一。

计划

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来缓解水浸

如何治理水浸顽疾?历年来广州投入巨大。记者查阅历年广州市级财政的预算账本可知,广州近年来治水的投入很大,即使是亚运会过后,广州对包括治理水浸街在内的治水投入也毫不吝啬。

但是水浸问题常年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广州急需全新的解决思路。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城市建设带来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问题,广州必须走“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

据了解,在2015年6月广州市府常务会议通过审批的《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中,广州就提出未来将规划“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在今年1月25日召开的广州市水务系统2015年度总结大会上,水务局负责人表示,2016年市水务部门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快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不仅仅是水务部门,“海绵城市”建设还被写进了2016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广州将建设“海绵城市”,加强防洪排涝水利设施建设。而在2016年则要组织“海绵城市”规划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得了国务院批复,批复文件也明确提出,广州要“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专家认为,这些都是与当前特大城市出现的城市排涝系统不够完善等城市病相匹配的措施,也体现国家对广州提出一些先发要求,希望广州能够探索城市的综合减灾路径。

进展

试点公园即将开放多个重点项目正规划设计

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广州“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呢?据了解,广州确定了天河区智慧城开展“海绵城市”试点。

近日,在这个试点发现,以前杂草丛生的山地、淤泥黑水的烂水塘,如今已经水草丰沛、山花烂漫、鸟栖虫鸣,一泓泓碧水倒映着蓝天,仿佛身处田园郊野。

据了解,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目前已经通过验收,计划于6月正式对外开放。这一湿地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看似是生态景观,其实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雨水收集,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

广州市国规委介绍,该工程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智慧城原有的自然湿地蓄水、净水等生态功能,应用了包括雨水净化系统、水循环系统、水生态修复系统等主要技术。雨水收集,建设实施后,雨水径流控制率可大幅提高,有效缓解对下游及周边径流压力。市国规委称,广州“海绵城市”的排水设计,可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率。经研究,这块“海绵”能使排水量小于40%,而普通排水系统的排放量大于80%,超过“海绵城市”排水量的2倍。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这一试点外,目前广州还正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计指引编制和相关规划工作,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如智慧城、金融城、教育城的建设中,已按“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尽管广州有诸多设想和计划,不过目前广州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除了这一试点之外,暂时没有太多实质性措施。

今年4月,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的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会议中,广东省内珠海和深圳在公布的评选结果排序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六,雨水收集,双双正式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排水技术将分别获得中央十多亿元财政补助支持。而连续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广州均没有入选。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另一项评审——“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广州以第一位的评分,成为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而综合管廊的试点对于排水系统的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龙康雨水收集转发。

0